2022/03/10
文 / 肖婉茹
#留學生 #國際移動 #求學
人們通常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直至失去。
新冠疫情來到我們身邊已經兩年有餘,或多或少都改變或影響各行各業的運行軌跡。疫情的陰霾籠罩下,各國紛紛出台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國際間的流動幾乎停擺,這對需要往返於不同國家間的留學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國際留學生面臨著更嚴峻的三大考驗:入境難、隔離難、求學難。
回想起剛入境時的流程「在機場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你必須按照固定的路線,一關一關的走」,來自馬來西亞的觀光系留學生李秉駿說道。在經歷漫長的飛行抵臺後,從機場前往防疫旅館的途中需搭乘專門的防疫計程車,一輛防疫計程車規定兩個人為上限,且必須在同一地點下車。上車前,機場工作人員會用酒精對旅客的全身和行李箱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消毒。嚴格的防疫流程同樣讓來自香港的日文系留學生李港城苦不堪言,「從桃園到臺中的車程用了三個小時,途中我不能脫口罩,不能喝水,不能去廁所」甚至唯一的交流,便是在剛上車時司機因為害怕飛沫傳染,提醒他不能講話。
「很悶」,對於隔離的記憶李秉駿是這樣描述的。入境時,加時間點臺灣正處於疫情的高峰期,防疫旅館陷入爆滿的尷尬境地,高達近伍萬元的防疫旅館,他也只能咬牙買單,然而入住後的隔離餐卻令他更加鬱悶:「便當也是冰冰冷冷的」。
「我覺得自己滿憂鬱的」李港城坦言,住在防疫旅館的日子裏,整整兩個禮拜,不能和人面對面的交流。面對二十四小時獨處的環境,不穩定的網路訊號更是雪上加霜,想跟家人視訊卻連對方的臉都看不清楚、每一次線上上課時都要先跟老師道歉,因為隨時會有網路斷線的可能。甚至因為樓層較低,窗戶前有高大的建築物,切斷了陽光的照射,讓房間時刻籠罩在昏暗的氛圍下,「沒有陽光,讓我分不清白天和黑夜,這是最令我痛苦的地方」。
疫情對人產生的影響,不只是身患疾病,而且還帶來心理的壓力與情緒問題。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疾病專刊(Lancet Psychiatry )的研究顯示,在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及焦慮症的人數比例大幅增加。疫情使我們的生活方式生了巨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不確定性、日常生活的改變、社交隔離和經濟壓力,這些都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挑戰。新冠疫情不是人類面臨的第一次重大疫情,也不可能是最後一次。學會如何與病毒共處,也許是人們未來將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在經歷了長達兩個禮拜的隔離後,終於回歸校園生活的他們,卻有著更多需要適應的地方。「踏上異國他鄉土地的那一刻起,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課堂,更多的是生活上的挑戰。來自印尼的化科系留學生陳慧敏表示「很想家」,因為疫情的不穩定,政府會隨時調整入境限制措施,同時高額的隔離檢疫費用,都對境外生返鄉、回臺造成極大挑戰。來自日本的留學生新田真子最大的困擾是「只能聽懂一點」,雖然是中英文同時授課的方式,但若想和當地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由於生長環境和語言的不同,讓她感到十分吃力。在大部分人的想象中,出國留學能奔向更優質的學校環境。然而身在異鄉,留學生也必須面對許多文化、語言、課業與生活上的衝擊和挑戰。
在疫情的風口浪尖下,為何許多學子還是願意冒著染疫的風險來到異鄉留學?或許「逃」往更安全的地方,也是疫情下的另一種選擇。李港城是去年10月初從香港來到臺灣的留學生,「前幾天的香港每天都有五萬人左右確診,香港的醫療系統和殯儀館都癱瘓了。」比起人口密度大的香港,他認為防疫表現積極的臺灣反而會更安全。「出國留學也是香港的一個趨勢」他進一步解釋道,香港是一個高競爭的環境,海外升學在近幾年逐漸成為人們的普遍選項。而讀日文系的他期待來台就學能與日本有更多交流機會,在綜合考量下,疫情中來臺留學成為首選方案。
2020年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的留學生李秉駿,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馬來西亞正好遇到政府在進行換屆選舉的投票,當地的疫情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管控處理,確診者的數量每天都是五位數的增長。「臺灣人都很認真在戴口罩」李秉駿表示,在他看來,相較於臺灣人對疫情的高度緊張,馬來西亞民眾的防疫意識還有進步的空間。
近年境外生來台人數統計
(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牆」,新田真子用這個字形容她的感受。疫情像一道牆隔著回日本的道路,同時也隔著家人跟朋友。「困」則是李港城為疫情下的註解。來臺隔離的整整兩個禮拜,一個人被困在昏暗封閉的空間裏,所有事情都變得很困難,和家人見面、外出吃飯都很困難;以及困惑,一種對未來的不安和未知,「我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也不知道自己和家人會不會確診」。
疫情下,人們都籠罩在病毒的巨大陰影中,但是隨著疫情的解凍,他們紛紛選擇踏上離家遠行的征途,漸行漸遠的背影,留下他們反方向的軌跡。疫情時代給留學增添了很多未知的風險,也開啟了更多的可能,顯然留學生們的經歷已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這群人身披「鎧甲」,只露目光,他們不是騎士,卻在一路逆行為了理想之光;這群人14天不見天日,鄉音難達,他們不是囚徒,卻有著無限對自由追求的不休不止;這群人身在他鄉,努力生活,他們不是漂泊旅人,卻擁有著比丈量世界更高遠的精神追求。他們存在著,見證著世界的更迭,他們是留學生,一群為學業和理想遠赴他鄉的人。
成長往往就是在一瞬間。